山药:药食两用的滋补珍品

首页    健康信息    山药:药食两用的滋补珍品

山药,作为一味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的中药材,同时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食材,在中医领域与日常生活饮食中均占据重要地位,具有多种保健及药用功效。


下面是他的详细介绍:
一、来源与炮制: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。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,切去根头,洗净,除去外皮和须根,干燥,习称 “毛山药”;除去外皮,趁鲜切厚片,干燥,称为 “山药片”;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,置清水中,浸至无干心,闷透,切齐两端,用木板搓成圆柱状,晒干,打光,习称 “光山药”。炮制方法有生用和麸炒,健脾止泻宜炒用,补阴宜生用 。


二、药性与功效:味甘,性平,归脾、肺、肾经。具有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的功效。可用于脾虚食少,久泻不止,肺虚喘咳,肾虚遗精,带下,尿频,虚热消渴等症 。
三、临床应用:在脾胃虚弱方面,可单用研末服用,或与人参、茯苓、莲子等同用治疗食少便溏、肢倦乏力;治脾虚湿浊下注之带下,常与人参、白术、苍术等同用。对于肺虚,肺气阴两虚之咳喘、短气自汗,可与党参、南沙参等同用;肺肾两虚气喘,可与熟地黄、山茱萸、紫苏子等同用。肾虚时,肾虚腰痛、滑精梦遗,常与熟地黄、山茱萸等同用;下元虚寒,尿频、遗尿,常与益智仁、乌药等同用。治疗气阴两虚消渴,常与黄芪、天花粉、葛根等同用 。
四、药理作用与成分研究:现代研究表明,山药含有淀粉酶、多酚氧化酶等物质,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。还具有调节胃肠功能、降血糖、增强免疫、保肝、抗氧化、清除自由基、降脂、耐缺氧等作用。其成分包括多糖、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薯蓣皂苷等 。
五、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:煎服,10 - 30g,大剂量可用 60 - 120g;研末吞服,每次 6 - 10g;外用鲜品适量捣敷。热结便秘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;低血糖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;山药恶甘遂,与海螵蛸、龙骨、牡蛎、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可降低药效;慎与维生素 C 及烟酸、谷氨酸、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;慎与降糖药同用;不宜与碱性药物混合使用;不宜煎熬过久 。
六、经典方剂与文化渊源:在经典方剂中,如参苓白术散中,山药与人参、茯苓等配伍,共奏补脾胃、益肺气之功。山药既被客家誉为神仙之食,又被医家列为补虚上品,在我国饮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中源远流长 。
七、真伪鉴别与质量控制:真品山药呈圆柱形,表面光滑或有纵沟,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白色粉性。常见伪品有参薯、番薯等,参薯中柱鞘有石细胞群组成环层,内含草酸钙方晶;番薯切面白色或淡黄白色,可见众多淀粉粒。毛山药和光山药水分不得过 16.0%,山药片不得过 12.0% 。

 

山药作为药食两用之材,功效多样,在临床及日常保健中应用广泛。但使用时需注意其用法用量、配伍禁忌以及真伪鉴别,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。

2025年7月4日 12:06
浏览量:0
山药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,源于薯蓣干燥根茎,炮制方式多样。味甘性平,归脾、肺、肾经,能补脾养胃、生津益肺、补肾涩精,临床应用广泛,使用有诸多注意事项。
收藏
了解更多